本文摘要: 猪肉是国人饮食中“不可或缺”的一部分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,曾有人戏言,中国人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猪。如此巨大的猪肉消费量,引起了一些营养专家对人们健康的担忧。
猪肉是国人饮食中“不可或缺”的一部分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,曾有人戏言,中国人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猪。如此巨大的猪肉消费量,引起了一些营养专家对人们健康的担忧。
猪肉走上餐桌已千年
国人对猪肉的消费历史由来已久。据记载,早在先秦时代,中国就有蓄养“六畜”的传统。“六畜”中,除马以外,牛、羊、猪、狗、鸡都是可以摆上餐桌的美食。近年统计显示,中国百姓消费畜禽肉中,猪肉占比一直稳定在65%左右。美国农业部曾发表报告称,2014年中国猪肉消费量为5716.9万吨,占全世界的52%;人均猪肉消费量为41.9千克,是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4.6倍。
专家认为,猪肉产销量居各种肉类之首,原因之一是猪饲养起来受限较少,肉质转化率高。再加上对养殖环境要求不高,整体养殖成本低于牛羊。从入口角度来说,猪肉受青睐有以下原因:
肉质香。诸肉不若猪肉香。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程义勇说,相比较牛羊鸡肉,猪肉含有较多脂肪,而脂肪正是肉香的重要来源。
菜品多。袁枚在“特牲单”篇首这样评价猪肉:做菜时用得最广,可称各种食材之首。这一点从各大菜系中可见一斑。
合口味。王楚端认为,猪肉相对更符合汉族人的口味,而汉族人口所占比例之大,直接影响到全国猪肉的消费量。
吃出慢病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我们的研究都表明,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,比如熏肉,与患结肠、直肠癌是相关的。虽然同为红肉,猪肉更高的饱和脂肪含量导致其增加健康的风险上比牛、羊肉都更大。大量食用饱和脂肪含量高的肉类,特别是猪肉,可能导致超重、肥胖,由此引起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疾病等慢性病。正因如此,有人将饱和脂肪高的红肉统称为慢病祸首。
如何健康吃猪肉?
尽管不少人诟病“国人猪肉吃得太多”,但刻意要求人们短时间改变饮食习惯,将猪肉食用量降下来并不现实,可能肠胃都适应不过来。他认为,随着养殖产业发展,也许有一天,肉质转化率更高的肉鸡消费会大幅上升,国人消费结构也会改变。
想要营养健康地吃猪肉,其实有很多其他方法。
限制内脏。对国人来说,猪不仅能吃肉,还可以吃内脏、下水。专家提醒,内脏和下水中含胆固醇很高,健康风险大,最好少吃或不吃。
多瘦少肥。瘦肉中含动物蛋白多、饱和脂肪少,保健营养美食家建议平时买猪肉多选里脊和后尖。现在生猪养殖也已转向瘦肉猪为主,以适应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。
低温烹调。用蒸煮等低温方式烹调猪肉,有利于降低油脂含量。用新鲜香菇做托,里脊调馅放入其中,上火蒸8~12分钟,再浇上鲜咸酱汁,即为一道营养菜肴。
荤素搭配。猪肉可搭配有解腻作用的土豆、胡萝卜等炖食;或猪肉切小丁,与黑木耳、豆类、青椒、苦瓜等高纤维食物同炒,有助于提高身体脂肪代谢,以1份猪肉配3份蔬菜为宜。
每人每天猪肉食用量最好不超过2两。任何食物都各有优缺点,一周吃几次,每次吃多少要因人而异。最新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规定,畜禽肉每日摄入量为40克~75克,只要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调节动物脂肪摄入种类即可,如增加鱼、禽肉摄入等。